直流充電樁原理圖,工作原理詳解-KIA MOS管
信息來源:本站 日期:2025-08-27
直流充電樁基本構成包括:功率單元、控制單元、計量單元、充電接口、供電接口及人機交互界面等。功率單元是指直流充電模塊,控制單元是指充電樁控制器。
充電基本過程: 在電池兩端加載直流電壓,以恒定大電流對電池充電,電池的電壓漸漸地緩慢地上升,上升到一定程度,電池電壓達到標稱值,SoC達到95%(針對不同電池,不一樣)以上,繼續以恒壓小電流對電池充電。
直流充電樁通過將380V三相交流電直接轉換為可控直流電,繞過車載充電機直接為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快速充電。
直流充電樁的電氣部分由主回路和二次回路組成。主回路的輸入是三相交流電,經過輸入斷路器、交流智能電能表之后由充電模塊(整流模塊)將三相交流電轉換為電池可以接受的直流電,再連接熔斷器和充電槍,給電動汽車充電。 二次回路由充電樁控制器、讀卡器、顯示屏、直流電表等組成。
直流充電樁工作原理步驟
交流輸入接入: 直流樁連接到大功率的三相(有時單相小功率)工業電網(如380V AC 或更高電壓)。輸入電壓和電流能力決定了充電樁的最大輸出功率。
輸入配電與保護:
輸入的電能首先經過斷路器(過流保護)、防雷浪涌保護器(防雷擊和電網浪涌)、電表(計量計費)。
濾波器濾除電網側的電磁干擾,也阻止樁內開關噪聲污染電網。
整流與功率因數校正(AC/DC + PFC - 核心功率模塊的一部分):
這是第一階段能量轉換。將輸入的交流電轉換為脈動較大的不穩定直流電。
功率因數校正至關重要: 為了提高電能利用效率(減少無功功率,避免對電網造成諧波污染),現代直流樁都采用有源功率因數校正技術。PFC電路將這個脈動的直流電穩定成一個電壓較高的母線直流電(通常為750-850V DC,有些高功率樁可達1000V以上),同時使輸入電流波形接近正弦波且與輸入電壓同相位,功率因數接近1(理想值)。
DC/DC功率變換(核心功率模塊的另一部分):
這是第二階段能量轉換。它將PFC輸出的高壓母線直流電,轉換成電池實際所需的精確可控的直流電壓和電流。
關鍵任務: 電池的電壓范圍很寬(如最低200V,最高900V),且需要根據BMS的指令動態調整充電電壓和電流(恒流CC或恒壓CV階段)。
該模塊必須是隔離型拓撲,在輸入(高壓母線側)和輸出(連接電池側)之間提供電氣隔離(通常是高頻變壓器),確保用戶和車輛安全。
功率等級: 充電樁的總輸出功率通常由多個并聯的DC/DC變換模塊(如15kW、20kW、30kW或更高功率的模塊)疊加實現。模塊化設計便于擴容、冗余和維護。
輸出控制與保護:
經過DC/DC變換后的直流電到達輸出端。
接觸器: 高壓繼電器,控制輸出通斷。
傳感器: 高精度電壓、電流傳感器,實時監測輸出參數,反饋給控制系統。
保險絲/斷路器: 提供輸出側的過流保護。
可能還有泄放電阻,在停止充電后安全釋放濾波電容儲存的電荷。
充電槍與線纜: 通過專用的大電流高壓直流充電槍和液冷/風冷電纜連接到電動汽車的直流充電口。
控制管理系統(大腦):
主控制器: 負責整個充電樁的運行邏輯管理(包括自檢、啟動、停止、狀態監控、故障診斷、用戶界面交互、聯網通信、支付等)。
充電過程控制: 這是最核心的功能之一:
與車輛BMS建立通信鏈路(常用CAN總線或電力線載波PLC)。
接收BMS發送的電池狀態信息(最大允許充電電壓/電流、當前SOC、溫度等)。
根據BMS需求和樁自身能力,計算出實際可行的充電電壓和電流設定點。
精確控制AC/DC PFC模塊和DC/DC變換模塊,使其輸出完全匹配BMS要求的參數。
實時監控整個充電過程中的電壓、電流、溫度、絕緣狀態等,確保安全。一旦檢測到異常(如過壓、過流、過溫、通訊中斷、絕緣故障、車輛意外斷開等),立即觸發保護機制(如關斷輸出接觸器)。
電池管理系統: 位于電動汽車端,是充電過程的“指揮者”,負責監控電池狀態、設定充電需求、管理電池安全和均衡。
聯系方式:鄒先生
座機:0755-83888366-8022
手機:18123972950(微信同號)
QQ:2880195519
聯系地址:深圳市龍華區英泰科匯廣場2棟1902
搜索微信公眾號:“KIA半導體”或掃碼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
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:提供 MOS管 技術支持
免責聲明:網站部分圖文來源其它出處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